
就在普京总统抵达北京的第一天,中俄签署两国关系史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合同。
俄罗斯将在为期12年的时间里,向中国供应总计7000万吨的谷物、豆类和油籽,也就是说,未来每年将平均为中国供应583.3万吨粮食。
关于中俄关系,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从今往后,俄国将按照中国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经济布局和发展规划。
从今往后,中国需要什么资源,俄国就开发生产什么资源。
无论是否愿意,俄国不得不融入中国这个庞大经济体,在政治上,它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主导地位,因为双方都清楚,中俄强弱之势已经彻底逆转。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始终是俄强中弱,中俄(苏)问题始终是中国最大的地缘政治问题,中国要么是对方欺压掠夺对象,要么给对方当小弟。
小弟不好当,因为,老大哥几乎肯定会要求你按照老大哥的利益需求,调整自己的经济军事外交政策。
这也是中苏最终翻脸交恶的根本原因。
而和苏联交恶敌对,对中国而言也需要承受巨大压力、付出沉重代价。
与一个与中国有漫长边境线的超级大国互相敌对,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苏联解体后,俄国对中国其实始终不敢信任,凡事留一手,一门心思向欧洲靠拢。
现在,这个中国最大的地缘政治问题,终于解决了。
今后,俄国的石油矿产粮食,将成为中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巨大助力,而强大的中国制造业,也会给它丰厚的回报。
俄乌战争,一帮公知上蹿下跳抱怨中国不选边站乌克兰,说中国会因此得罪美国欧洲云云。
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同样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同样是有核国家。
且不说俄乌恩怨的复杂历史经纬,中国有必要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乌克兰,对一个这样的邻国采取敌对立场么?
如果中国当初选择支持乌克兰制裁俄国,美国会放弃遏制中国么?会与中国修好支持中国统一吗?会放弃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封锁打压么?
当然不会。
所以,中国不可能通过站队边乌克兰改善中美关系,但却可以通过中立促和,让俄国成为中国能源矿产粮食基地,并接收欧美企业撤离俄国留下的巨大市场。
还有这次巴以冲突,又有一帮人嚷嚷中国应该选边站以色列。
中国站队以色列,美国会放弃遏制中国么?以色列会放弃支持分裂势力么?不会的。
但中国选择中立促和,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合理诉求,却让中国在中东获得巨大政治声望,而这里是全球天然气石油供应基地,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别成天老想着选边站队,我们这种体量本身就是「边」,只有别的国家才担心选错了边站错了队。
最后说一件有趣的事:
2021年10月,在原有中美能源协议基础上,美国能源巨头与中国签订了一份二十年天然气永久供应合同。
合同单价是恒定的,由美方按照235美元/千立方持续供气给我国,美方担心中方未来反悔,还设定了一个天文数字的违约金。
结果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天然气价格一飞冲天,达到3500美元/千立方。
但俄国天然气受到西方制裁,只能按照过去中俄天然气合同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我们,直接导致中国去年3月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超过2021年全年的份额。
这种情况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就过剩了,怎么办?只能将美方天然气含泪加价十倍卖给欧盟。
因为中美天然气合同价格是到岸价,所以连运费都省了,只需要中方发出指令,美方还得用宝贵的运气船将中方购买的天然气辛辛苦苦运到欧洲出售。
一艘运气船中方就能赚好几亿美元,去年俄乌战争才打了一个多月,我们就卖给欧洲几十船美国天然气,所获利润就把中国一年全民疫苗费用报销还有富余。
起来很是奇怪,中国原来是粮食与能源进口大国,因为美国两任总统的完美配合——签订粮食与能源出口协议,设定天价违约金;拱火一手促成了俄乌战争并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制裁。
这一系列妙到巅峰的操作,让中国竟然意外成为全球小麦与能源最为富裕的国家——小麦储备全球第一,能源多得能大量卖给欧盟。
这种躺赢的结果让西方媒体看得眼红,彭博社当时就酸溜溜指责中国发“战争财”,让中国躺着也要中枪。
中国明明是一直在劝和促谈好不好?特朗普很聪明,俄乌战争一爆发,第一时间跳出来声称,如果还是他当总统,俄乌就不会爆发战争。
现在回头来看,这不仅是提前撇清自己干系,还将“资敌”的帽子扣在了拜登头上。
拜登也是有苦说不出,自己使出吃奶的力气拱火俄乌战争,竟让中国这个最大的战略对手躺赢好几轮——用美国的天然气赚欧盟的钱;低价进口美国与俄罗斯粮食成为全球最大小麦储备国;欧盟避险资金大量流入中国……
这大概就是国运吧。
